企業供圖,圖文無關
據《都市時報》報道,2月23日早上,云南麗江市民木先生自家的地磚突然炸裂,把他嚇一大跳,以為“樓要塌了”。 大概十分鐘后,更為劇烈的爆裂聲接二連三炸響。驚愕中木先生發現,客廳的瓷磚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爆裂而起,整個過程持續了差不多兩分鐘。木先生緊攥沙發扶手,眼睛直勾勾盯著不斷爆裂的地面,“太可怕了,炸了好幾下,一大片,我以為樓要塌了,嚇死了?!?/p> 待爆裂聲停止后,木先生起身檢查發現,有十塊800×800mm的瓷磚完全碎裂。“我家沒有用地暖,當時也沒有開空調,不知道為何地板磚會突然自爆?!?/p> 事后,木先生經咨詢建筑專家方知,瓷磚集體自爆源于施工時留縫不足,當環境溫度驟變,瓷磚間被擠壓的應力突破臨界值,最終導致連鎖式爆裂。 據了解,瓷磚自爆多因施工不規范或材料缺陷導致。裝修時務必選擇正規團隊,嚴格把控工藝細節;日常使用中注意環境穩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可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延伸閱讀 據了解,家庭裝修中瓷磚鋪貼后爆裂的原因通常涉及材料、施工、環境及后期維護等多個方面,主要原因包括: 一、瓷磚自身質量問題。 1.內應力未釋放:生產過程中燒制溫度不均或冷卻過快,導致瓷磚內部存在殘余應力,鋪貼后受環境變化影響而爆裂。 2.吸水率不達標:陶質磚吸水率高(>10%),若用于潮濕區域(如衛生間),吸水膨脹后易開裂;瓷質磚吸水率低(<0.5%),若粘結不牢,可能因熱脹冷縮導致空鼓爆裂。 3.抗折強度不足:劣質瓷磚抗折強度低(國家標準需≥35MPa),受外力易斷裂。 二、施工工藝不當。 1.基層處理不達標:地面/墻面不平整、有裂縫或浮灰未清理,導致瓷磚與基層粘結不牢;基層未涂刷界面劑,降低粘結力。 2.粘結材料問題:水泥砂漿配比錯誤(如水泥過多易收縮開裂,砂過多則粘結力不足);未使用專用瓷磚膠(?;u需用C2級以上增強型膠粘劑);瓷磚膠攪拌不均或超過開放時間使用。 3.鋪貼操作不規范:未預留伸縮縫(建議留縫2-3mm),導致熱脹冷縮無釋放空間;未使用齒形刮刀均勻涂抹粘結劑,造成空鼓;瓷磚未浸泡或浸泡時間不足(陶質磚需浸泡2小時以上),吸水不足易與水泥爭奪水分。 4.養護不足:鋪貼后未靜置養護(通常需24-48小時),過早踩踏或施加重物。 三. 環境與外力因素。 1.溫度劇烈變化:地暖區域未使用柔性填縫劑,瓷磚受熱膨脹擠壓爆裂;北方冬季室內外溫差大,窗邊瓷磚易因冷熱交替開裂。 2.濕度影響:潮濕區域未選防潮瓷磚,吸水后膨脹;鋪貼后環境濕度過低,水泥快速失水收縮。 3.基層結構變形:樓體沉降或墻體開裂,導致瓷磚受拉斷裂;木地板等彈性基層直接鋪磚,形變傳遞至瓷磚。 4.外力沖擊:重物墜落、硬物敲擊等直接破壞瓷磚。 四、材料匹配與設計問題。 1.瓷磚與基層熱膨脹系數差異:瓷磚(約6×10??/℃)與混凝土(約10×10??/℃)伸縮率不同,大面積鋪貼時未留縫易擠壓開裂。 2.規格選擇不當:大規格瓷磚(如1200×2400mm)對基層平整度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易空鼓;過薄瓷磚(如厚度<8mm)抗變形能力弱。 3.未考慮伸縮縫設計:門檻、陰陽角處未設置緩沖縫,應力集中導致開裂。 五、后期使用與維護不當 1.超負荷承重:在瓷磚表面長期放置重型家具或設備,導致局部壓力過大。 2.清潔劑腐蝕:使用強酸強堿清潔劑,侵蝕瓷磚釉面及填縫劑,降低結構強度。 3.防水層失效:衛生間等區域防水層破損,水滲入基層造成膨脹空鼓。
關注陶瓷信息網
12-27
03-26
03-26
03-26
03-26
03-25
03-25
03-25
03-25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