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業一周熱點 One week hot review of ceramic industry 熱點 01 東鵬營收64.7億、蒙娜麗莎超44.3億、帝歐超26.5億、斯米克銷量增長;科達凈利超9億、道氏超1.4億…… 近日,陶瓷行業上下游上市公司2024年業績預告陸續出爐。 其中,蒙娜麗莎集團預計2024年營收44.3億—48.50億元,預計凈利潤1.18億—1.6億元; 東鵬控股預計2024年營收約64.70億元,預計凈利潤3.03億—4.11億元; 科達制造2024年凈利潤預計9億—11億元; 帝歐家居預計2024年營收26.5億—28.5億元; 道氏技術預計2024年盈利1.40億—1.80億元; 悅心健康預計2024年營收11億—13億元,并且瓷磚產品銷量較上年同期上漲。 點擊查看詳情:
廣 告 熱點 02 起拍價超4億元! 廣東一陶瓷廠拍賣 據阿里拍賣網消息,廣東新順景陶瓷有限公司管理人將于2025年2月27日10時至2025年2月28日10時止(延時除外)在淘寶網阿里資產破產強清平臺進行公開拍賣活動。 該標的物位于廣東省云浮市郁南縣南江口鎮楊梅塘開發區,系首次拍賣,起拍價高達4.07763248億元,為陶瓷行業近年來起拍價最高的標的物之一。 標的物包括:廣東新順景陶瓷有限公司名下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建筑物、構建物、一批設備類資產、車輛、商標、預付、應收、其他應收賬款。 點擊查看詳情: 廣 告 熱點 03 這一產區12家陶瓷廠拆除或長期閑置,淘汰超20%瓷磚產能 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陶瓷信息》聯合主辦的“2024陶業長征——陶瓷磚(瓦)產能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底,河南省共有建筑陶瓷生產企業34家,建筑陶瓷生產線65條。其中,陶瓷磚生產線 63條,陶瓷瓦生產線2條,陶瓷磚日產能159.1萬平方米,陶瓷瓦(含西瓦、琉璃瓦等)日產能25萬片。 相比2022年的46家建陶企業、85條生產線、日產能219.15萬平方米,兩年間,河南凈減少12家建陶企業(含拆除及長期停產企業)、20條生產線、60.05萬平方米日產能。 河南建筑陶瓷企業主要集中在平頂山、安陽、鶴壁、洛陽、許昌、南陽,信陽、新鄉、鄭州、焦作等地也有零散分布。 最近兩年河南建陶產業發生了以下變化: 第一,產業規模持續縮減。僅2022年以來,就有12家陶瓷企業拆除或長期閑置,陶瓷企業、生產線及日產能縮減幅度均超過20%。事實上,河南建陶產業規模2017年達到頂峰后,近八年來建陶企業、生產線、日產能持續處于縮減狀態。 第二,生產線閑置率較高。一方面,企業生產周期縮短,一些企業一年只能生產七八個月、甚至四五個月;另一方面,閑置生產線增多。據統計,現有的65條生產線中近三分之一未滿負荷生產、另有部分生產線未投入生產。 第三,產品結構更趨多元化。一是受銷量及價格影響,大規格瓷磚(750×1500mm以上)生產線紛紛轉產800×800mm規格產品;二是300×600mm規格瓷片銷售保持良好勢頭,中板利潤空間被極限壓縮;三是地鋪石產能增加,且向全規格、全系列發展;四是新福潤陶瓷、國邦陶瓷、嘉北科技等一批陶瓷企業轉產附錄G產品。五是鴻潤建材的全系列仿古磚、中祺陶瓷的全系列樓梯踏步等小眾產品受到市場青睞。 第四,設備工藝持續升級。一是生產線向多功能混燒轉變,尤為突出的是800×800mm地磚與400×800mm中板混燒、800×800mm與750×1500mm規格混燒、地鋪石與仿古磚(外墻磚)混燒等,比如,中祺陶瓷一條多功能生產線就可生產3至5種規格產品。二是更加節能減排、更智能、適合混燒的雙層窯爐得到推廣應用,比如國邦陶瓷等。三是機械臂、打包機等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得到普遍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第五,環保高壓持續不減。一方面,污染排放標準愈加嚴苛,河南省生態環境廳2023年12月發布的《陶瓷工業大氣污染排名標準》明確,自2025年1月1日起,現有企業排放標準為:顆粒物、二氧化硫、碳氧化物分別為10、30、100微克/立方米,遠高于國家和周邊地區標準;另一方面,2023年印發的《河南省淘汰落后產能綜合標準體系(2023年本)》明確指出“2024年12月底前,淘汰分散建設的燃料類煤氣發生爐,推動清潔能源替代”?!懊焊臍狻睂⑹蛊髽I生產成本大幅增加。 第六,部分產區產業政策出現變化。一方面,受環保等多重因素影響,產區發展建陶產業承壓,一些產區明確表示不再發展建陶產業,甚至有個別產區表示將全部取締,企業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 點擊查看詳情: 廣 告 熱點 04 西部最大陶瓷產區,兩年退出11家陶瓷廠20條生產線 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陶瓷信息》聯合主辦的“2024陶業長征——陶瓷磚(瓦)產能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四川省共有建筑陶瓷生產企業91家,生產線145條(陶瓷磚114條、陶瓷瓦31條),陶瓷磚日產能240.34萬平方米,陶瓷瓦日產能557.2萬片。 具體為:拋釉磚線26條,日產能80.9萬平方米;中板線14條,日產能41.9萬平方米;大板/巖板/薄板線20條,日產能32.3萬平方米;仿古磚線14條,日產能24.8萬平方米;瓷片線6條,日產能18.5萬平方米;小地磚線9條,日產能12.7萬平方米;外墻磚線6條,日產能10.1萬平方米;地鋪石(景觀磚)線10條,日產能8.7萬平方米;其他(色磚、樓梯踏步磚、腰線、地腳線、耐磨磚、透水磚、劈開磚)線9條,日產能10.44萬平方米;西瓦及配件線21條,日產能349.2萬片(件);青瓦及配件線10條,日總產能208萬片(件)。 與2022年相比,過去兩年間,四川全省建筑陶瓷生產廠家減少11家,生產線減少20條,陶瓷磚日產能減少15.77萬平方米,按310天生產周期計算,陶瓷磚年產能減少4888.7萬平方米。 在主要產品品類中,拋釉磚、中板、仿古磚、小地磚等產品生產線和產能變化不大。變化較為明顯的是大板/巖板、瓷片和外墻磚、地鋪石。其中,大板/巖板受市場銷路影響,改產其他產品的現象較多,生產線減少6條,日產能減少9.6萬平方米,且現有大板/巖板生產線中多有長期生產常規拋釉磚、中板產品;瓷片持續下滑,生產線減少4條,日產能減少10.3萬平方米;外墻磚更是遇冷,不僅生產線減少4條,日總產能減少4.4萬平方米,且現有生產線中,仍有部分存在長時間停產狀態;地鋪石是四川鮮有產能增長的產品,生產線增加4條,日產能增加3.65萬平方米。 此外,四川現有瓷磚生產線平均單線日產能從2022年的1.9萬平方米,提升至2.11萬平方米,一方面是退出的多為小產能生產線,另一方面受成本影響,不少企業對生產線進行技改升級,提產增效成為普遍現象。 點擊查看詳情: 廣 告 熱點 05 過去兩年被淘汰的100多家陶瓷廠,很多都有這5大特征 毋庸置疑,陶瓷行業已經進入大洗牌、大淘汰時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下,每年都有一批陶瓷企業或主動、或被動退出,“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市場集中度逐年提升。 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陶瓷信息》聯合主辦的“2024陶業長征——陶瓷磚(瓦)產能調查”數據顯示,2022-2024年,全國建筑陶瓷生產企業數量由1040家減少至938家,生產線由2485條減少至2193條(其中,陶瓷磚1949條,陶瓷瓦230條,發泡陶瓷14條),短短兩年間,全國共有102家陶瓷廠、292條生產線淘汰退出。換而言之,平均每年有51家陶瓷廠淘汰退出。 成功的企業家家相同,挫敗的企業,各有各異。梳理過去兩年,被淘汰的這102家陶瓷廠,很多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或共性: 一、模式固化,創變乏力。一些企業,對于風口、趨勢以及市場變化的嗅覺始終跟不上時代變化的節拍,長期處于“啃老本”狀態,企業毫無創新、產品缺乏特色、老板墨守成規、團隊人心渙散……用老舊的模式與打法,應對市場新的變化,眼睜睜地看著企業原有的規模、渠道、份額一點點逐年萎縮,最后湮沒在行業洗牌的大潮中…… 二、設備陳舊,產能落后。一些陶瓷企業多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未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在研發創新和裝備升級方面缺乏投入,導致設備陳舊、效率低下、質量粗劣、產品檔次不高,成為行業的落后產能。面對陶瓷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只能一步一步被競爭對手所超越,最后不得不“無可奈何花落去”。 三、管理不善,內耗嚴重。陶瓷行業發展到今年,科學而精細化的管理對企業發展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但許多陶企的管理事實上還是非常粗放,甚至許多企業仍然靠老板及其親屬的吆喝式管理。 四、心存僥幸,與綠色發展背道而馳。在環?!熬o箍咒”越念越緊,對陶瓷生產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能效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那些不重視環境保護、綠色低碳發展的陶瓷企業,將會倒在越來越高的環?!伴T檻”下。 五、盲目跟風,資金斷裂。許多企業不是因為經營不善而出局,而是因為現金流短缺而倒下。很多企業的“死亡”,是緣于新生產基地的擴建和新辦公大樓的建設,其擴張的野心超出了自己的實際能力。 點擊查看詳情: 熱點 06 2025年的陶瓷市場 可能降價也換不來銷量…… 過去的2024年,瓷磚行業在嚴重的內卷下,許多陶企“以價換量”,不斷地殺價降價,產品的價格“底線”被不斷突破,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企業的利潤越來越低,很多陶企為了省成本,產品質量越來越差。 不過,也有不少陶企表示:現在不管怎么讓利促銷,經銷商、消費者似乎都不為所動,感覺降價促銷的效果越來越弱。也有不少行業人士分析認為,2024年陶企通過降價手段,或許還能夠提振一定的銷量,但是到2025年,可能降價手段也會失效。 廣東一家陶瓷廠負責人坦言:“實際上,終端經銷商對價格的敏感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高,許多經銷商更關注廠家的產品質量是否過關、供應是否穩定,以及廠家是否有相應的配套服務……因為經銷商直接面對的是消費者,如果產品質量不過關,會增添許多售后上的麻煩,有的甚至還會面臨退還貨款、現金賠償等消費糾紛?!?/p> 點擊查看詳情: 熱點 07 2025年陶瓷企業如何“活下去”?品質、利潤、業績、成本、管理…… 市場下行,行業艱難,無數企業被一步步逼向虧損的邊緣,更多的企業則在轉型升級,破壁圖存。“活下去”,成為陶企很長一段時間的首要任務。 怎么樣才能“活下去”? 科技創新、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成本優勢……雖然不同企業的側重點不同,但大道至簡,萬宗歸一,制造業,拼到最后,企業之間真正比拼的還是品質、交付、成本、創新等這些基礎要素。 為什么把品質放在第一位,想想胖東來的火爆你就知道了。目前的形勢是,全國商超,包括線下實體店,絕大多數人流稀少,生意冷清,但胖東來卻成了這個喧囂時代的一個另類。還有與輝同行,雖然依靠頭部網紅人氣爆滿,但其最嚴苛的環節卻是對入選商家的品質檢控。 日前,看到一個網友分享關于企業運營的第一性原理,覺得非常有道理,在此與廣大讀者分享—— “利潤的第一性原理是成本控制而不是收入增長,管理的第一性原理是激發潛能而不是控制流程,戰略的第一性原理是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多元化,創新的第一性原理是客戶價值而不是技術成果,決策的第一性原理是數據支撐而不是經驗主導?!?/p> 再比如管理,以前企業賺錢容易,管理也相對粗放,現在企業生存艱難,管理不斷加碼。打卡、總結、制度、流程、KPI……好像一道道緊箍咒,越念越緊。但在管理趨嚴的同時,員工的工作潛能卻并沒有釋放,反而因各種制度、考核而變得縮手縮腳,小心翼翼。每個人都不敢肆意張揚,破壁出圈。循規蹈矩、怕犯錯誤的后果,就是員工自身的創新力和激情正在一點點消退。 點擊查看詳情:
熱點 07 2025年陶瓷市場會怎樣,企業怎么干?葉德林邊程黃建平謝悅增吳啟超何新明謝岳榮李志林蕭禮標何乾吳志雄…… 面對2025新的一年,陶瓷市場會怎樣?企業將怎樣布局? 為此,《陶瓷信息》搜集了葉德林、邊程、黃建平、謝悅增、吳啟超、何新明、何穎、謝岳榮、鮑杰軍、李志林、蕭禮標、何乾、吳志雄、王志洪、羅群、陳光輝、劉春良等陶業領軍人物的精彩言論。來看看他們規劃如何發力2025年? 點擊查看詳情:
關注陶瓷信息網
12-27
03-26
03-26
03-26
03-26
03-25
03-25
03-25
03-25
03-25